数字化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李毅中
祝贺 “APEC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我就发展数字工业、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谈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一、发展数字经济是世界潮流、国家战略,要统筹谋划、积极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阐述了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大意义。学习总书记的指示,深刻体会到发展数字经济既是全球发展趋势,更是国家战略,必须把握机遇、统筹推进。发展的目的是推进国民经济各领域尤其是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是抓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关键是要自主创新、矢志不移地开展科技攻关,实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方式是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统筹推进。国家加强规划指导,行业制定方案细则,地方结合实际落实推进。企业则是市场主体,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协同推进。
“数字中国”起步良好、成效显著。首先在商贸、物流、交通、金融、社会管理等服务消费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着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们把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经济增长的那部分叫作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不是划分行业的标准,而是新时代下新经济的显著特征。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使更多领域、更多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
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产业化”是手段, “产业数字化”是目的。海量数据中蕴含着规律和逻辑,关键是要挖掘、整理,深入分析、科学应用。大数据首先要与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结合,并使用相应智能终端,形成数据库、计算中心等为载体的数据产业,继而在各领域行业实际应用,才能创造新价值,资源才能变成财富。我国近十几年从2G到5G通信技术提升了数据产业应用水平,助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经多年努力,我国在5G的专利、标准、频谱许可、网络部署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专利数占全球的30.3%。5G商用首先要实现5G的产业化,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发展5G系统设备和终端设备,从而提升数字产业的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数字产业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制造业的应用服务。要制定行动方案,开展重点行业应用试验,由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和工业应用企业跨界合作、协同开发应用场景,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二、发展数字经济重点难点在数字工业,要从企业做起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体量巨大、技术复杂,增加了数字化转型难度。发展数字工业要从企业做起,抓好构建企业工业互联网和打造智能工厂这两件事。加快建立并完善企业内网、外网,形成内部一体化,外部社会化。从生产线、车间、工厂到企业,有步骤、分层次实现数字化。我国行业、地区和企业间发展水平差异大,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补短板、强弱项,搞好智能技术改造,按照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路径循序渐进,防止千企一律、一拥而上。
发展数字经济,工业企业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生产资料制造企业在已有技术装备的基础上,扩大、丰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通过企业或外部的计算中心分析优化编制方案,由自动化上升为智能化。生活资料制造企业与市场联系紧密,重在用大数据细分市场、开发产品、创建品牌,成功推进个性化规模定制。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打造智能生产线,制造智能终端产品,有效提升效率和质量,同时为其他行业的数字化提供了技术装备保障。
培育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制造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平台。大量中小企业缺乏人力、财力,这就需要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鼓励企业 “上云”,由云平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管理,合作开发应用场景,编制数字化解决方案。一般地说, “平台”的构建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信息技术企业发展而来的,除BAT等超大型互联网企业外,较多的是针对某几个制造业行业更具实用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如浙江中控科技集团依托浙江大学的实力,以流程式制造业为主要对象;深圳华龙讯达与腾讯合作,面向机械、汽车等行业。另一类是由制造业企业自身实践提升转型发展而来的,一些龙头企业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成熟样板打造成对外服务的解决方案,如航天科技的 “航天云网”、海尔的COSMO平台、红领的 “魔幻工厂”、三一重工的 “树根互联”、沈鼓集团的设备 “云医院”等。以上两类平台的共同点是将信息技术 (IT)、数字技术 (DT)与操作技术 (OT)相结合。
三、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是数字化的基石和前提
什么是工业基础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 (简称“四基”)是工业基础能力。 “四基”之间紧密相联组合成了工业基础能力。一是众多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组合形成“整机”,相关物理单元集成为生产线。二是若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等合成了工艺技术路线,只有先进基础工艺才能有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三是无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化工原材料都是所有工业制成品的母体。四是产业技术基础包括试验实验设施、质量检测认证、计量标准核检传递以及各类技术信息服务平台都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手段。
大力加强工业基础能力,要看到“四基”不强,集中表现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材料自给率只有三分之一,大量依赖进口,产业技术基础支撑薄弱。 “四基”不强,难以实现精准制造智能制造,难以提升工业供给能力和水平。尤其我国工业行业、地区、企业情况各异,水平参差不齐,从工业1.0到4.0都有。对相当多的企业而言还不到谋求智能化的阶段,要从“四基”做起,补欠账、强基础。新兴企业、先进制造企业也要扎扎实实做好 “四基”,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在管理层面的基础能力,如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和员工基本素质等。
积极开展创建制造业 “单项冠军”和工业 “小巨人”行动。德国、日本的经验以及我国工业界的探索实践都证明是提升 “四基”的有效措施。从2016年开始,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已向社会发布了三批,即将公布第四批,累计514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从53.9%提升到65.3%,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尤其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它们的共同点,一是专注执着。长期专注核心产品,不为市场的短期诱惑而动摇,坚守主业、潜心研制、追求卓越。二是创新驱动。仅从前三批分析,这些单项冠军企业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28项。三是质量为先。精准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环保适应性和寿命周期行业领先、国际领先。四是扩展市场。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序前三位。如果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达到单项冠军水准,进而成长为专精特新 “小巨人”,我国制造业水平就会大大提升。只有夯实了工业基础能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才有可能成功。
(本文系李毅中2019年12月16日在成都 “APEC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